|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厭氧顆粒污泥的主要評價指標有色澤,污泥濃度,污泥活性,粒徑,強度,沉降性能等等。實際為兩種的混合物居多。厭氧顆粒污泥外形規則球形,強度高,泥水分離效果好,沉降性好。混合物中有機物含量VSS大于60g/L;菌泥有機含量VSS/TSS大于0.75±0.1;有效污泥顆粒度90%以上;沉降速率:50-150m/h;顆粒直徑0.3-3mm;污泥產甲1烷活性一般大于0.3KgCODremoved/KgVSS.d。
降低水力停留時間至20h,待其穩定運行,出水COD的去除率穩定在80%時,觀察厭氧反應器內厭氧顆粒污泥情況。經過分析,制備的厭氧顆粒污泥要以甲1烷八疊球菌類型為主,同時存在少量絲狀菌與桿1菌,外觀直徑以2-3mm為主。通過判斷,厭氧反應器內厭氧顆粒污泥的二次培養成功。繼續運行3個月,厭氧反應器COD去除率穩定(達90%以上),無任何酸化等現象, 產氣量及組分均很穩定,運行正常。
厭氧顆粒污泥還原脫氯與降解(PC1P)的研究:在分批培養條件下研究了顆粒污 泥降解五1氯酚 (P1CP)的過程特性 .結果發現 P1CP可序列還原脫氯形成 2 ,4 ,6 - TCP,2 ,4 - DCP,4 - CP或 ,其過程可用 Monod方程來擬合 ,通過分析降解產物 ,指出了 P1CP厭氧脫氯降解的歷程 .外加碳源如丁酸和葡萄糖可有效地刺激 PC1P的厭氧脫氯降解 ,丁酸誘導顆粒污泥產生新的脫氯活性 ,降解過程遵循一級反應動力學 ,降解速度常數隨外加碳源濃度的增加而增大 。
培養厭氧顆粒污泥的自制反應器進水為養豬廢水,進行不同惰性載體對厭氧顆粒污泥形成影響的對比實驗。結果表明,添加大孔型陽離子交換樹脂的反應器培養時間為39d,COD去除率達到80%,并出現粒徑為2.50~3.00mm的大顆粒污泥,產甲1烷量為9.75mL CH4·(gVSS·d)-1,與添加聚合鋁和粉煤灰的反應器相比,產甲1烷菌活性顯著強;添加惰性載體與未添加載體反應器相比,培養時間縮短20%~45%,厭氧顆粒污泥活性相差14.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