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生活細節巧養生
以坐養神 適當地靜坐休息,能使人心平氣和、精神愉快、煩悶消除等。坐姿可端坐、靠坐、盤坐等,但每次坐的時間不宜過長。入座時,動作要輕、平穩,入座后姿勢要端正、自然,上身正直,自然放松,下肢自然屈曲,不要含胸弓背。
以立養骨適當地站立,可使骨骼肌產生縮張運動,激發身體的新陳代謝,疏通經絡,還能使氣血下行,血壓降低,有利于大腦的休息。站立時,身體應自然、平穩、端正,兩上肢自然下垂,挺胸收腹,上身不要傾斜,兩下肢受力均勻,不宜固定某一側。
以臥養氣 臥姿一般以向右側臥,雙腿微彎才合理。這種雙腿微屈,脊椎向前彎的姿勢,可使全身自然放松,心臟不受壓,有利心臟排血,對食物的消化、體內營養物質的代謝和吸收大有益處。
以行養筋不拘形式的步行,可使全身關節筋骨得到適度的鍛煉,對身體的新陳代謝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并能提高機體的抗病作用。
主要包括:經絡養生、體質養生、氣功養生、運動養生、房事養生、情志養生、睡眠養生、環境養生、起居養生、膳食養生、順時養生、四季養生、樂娛養生、部位養生、藥0物養生、沐浴養生、減毒養生、靜神養生、瑜伽養生等內容。一睡眠,二便利,三飲食。討論專題是有民間中醫網論壇發起并組織網0友和醫護人員進行研究學習的,主要目的弘揚經典中醫知識,挖掘民間中醫方劑,推廣中文化,擴大中的影響;介紹民間中方,醫師,中知識,傳播中文化,增進人們對中醫的了解。蔥白姜湯食材:香菜5根,蔥3根,生姜半塊,紅糖適量做法:1、將香菜、蔥分別洗凈,切下蔥白及香菜根部位備用,生姜切片備用。客觀、公正、通俗地介紹中醫,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對中醫的理解,并在平等交流的基礎上增加人們對中醫的正確認識。發布和交換中信息、國家政策、科研成果等。
食療養生
中醫養生飲食注意:
涼吃有益:熱食可增加人體熱能,吃冷食要先經過熱化才進入消化過程,因而能消耗掉一部分熱量。就是說,冷吃耗能,特別身體較胖者在炎熱的夏季更應多采取涼食。但應注意涼食不能過冷,過冷的食物刺激胃腸。
多吃多動:雖然暴飲暴食不利于體重穩定,但有不少人難以避免,怎么辦呢?合理的辦法是犧牲下一餐,以抵消上一餐攝入的過多熱量。為了不影響健康,以犧牲晚餐為妥。一來偶爾餓一頓對人體無礙,二來晚上入睡后消耗的熱量很有限。立秋后仍須加強防暑降溫,不在烈日下暴曬或在高溫環境中久留,外出還應帶上遮陽傘、帽,及時補充水分,多喝淡鹽開水、綠茶、綠豆湯及酸梅湯、菊花茶、銀花露、蘆根水等清涼飲料。而zui根本的辦法是多運動,研究表明,胖人與瘦人在夜間消耗的熱量大致相等。關鍵是在白天,胖子活動少,身體內部活動趨于緩慢,以至熱能積存轉化為脂肪。
少食多餐:將同樣多的食物分成五次以上吃,比起一日三餐,養分攝取不受損失,但體內產生熱量要少得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每天進餐少于三次者,57.2%患有肥胖病,51.3%膽固醇增0高;進餐五次以上者,肥胖的發生率為28.8%,膽固醇偏高者僅為17.9%。養生產生于上古先民為抗御嚴酷的自然環境,調整體力,抗御疾病,防治疾病的需要。原因在于,每餐進食量減少,可降低血中胰島素水平,從而增加脂肪酸燃燒。
在中醫養生實踐中,筆者讓一些亞健康者晚上21:00~22:00睡覺,早晨5:00~6:00起床,絕大多數人獲得了好的效果。有些人甚至擺脫了精l神l抑郁狀態,出現了歡快的心情。
還有就是飲食有節。《黃帝內經》講:吃得少補0氣,吃得多傷氣。在養生實踐中,一些大腹便便的人,適當減少飯量,肚子小了,氣色好看了,心情愉快了,身體有勁了,走路輕快了。[增苦少咸]冬天腎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腎氣會更旺,從而極大地傷害心臟,使心臟力量減弱,影響人體健康。過去吃得多也不覺撐,現在多吃一點就會感到脾胃不適。人是萬物之靈,有系統的預警機制。飲食有節會使機制正常預警,它使人的飲食既滿足需要,又不造成廢物堆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