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螺旋測微器也稱干分尺,它主要由主尺和螺旋尺組成,其各部分名稱及主要用途如下:① 主尺:用于讀取固定刻度所顯示的Z大毫米刻度數(包括0.5mm);⑨螺旋尺:用于讀取主尺上固定刻度的水平線對應的螺旋尺上可動刻度的刻度(包括估讀);③旋鈕:用于緊固被測物; ④微調旋鈕:用于可動尺的微調;⑤測微螺桿;⑥小砧。
螺旋測微器的原理
螺旋測微器是依據螺旋放大的原理制成的,即螺桿在螺母中旋轉一周,螺桿便沿著旋轉軸線方向前進或后退一個螺距的距離。因此,沿軸線方向移動的微小距離,就能用圓周上的讀數表示出來。螺旋測微器的精密螺紋的螺距是0.5mm,可動刻度有50個等分刻度,可動刻度旋轉一周,測微螺桿可前進或后退0.5mm,因此旋轉每個小分度,相當于測微螺桿前進或后退這0.5/50=0.01mm。可見,可動刻度每一小分度表示0.01mm,所以以螺旋測微器可準確到0.01mm0.01mm。由于還能再估讀一位,可讀到毫米的千分位,故又名千分尺。
螺旋測微器的讀數結果準確到以mm為單位千分位。螺旋測微器的精密螺紋的螺距是0.5mm,可動刻度有50個等分刻度,可動刻度旋轉一周,測微螺桿可前進或后退0.5mm;
因此旋轉每個小分度,相當于測微螺桿前進或推后0.5/50=0.01mm。可見,可動刻度每一小分度表示0.01mm,所以螺旋測微器可準確到0.01mm。還能再估讀一位,可讀到毫米的千分位,即使固定刻度的零點正好與可動刻度的某一刻度線對齊,千分位上也應讀取為“0”。
在Gascogine 發明他的測量儀器的一個世紀之后,1772年James Watt 發明了第首臺臺式千分尺,其設計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基于螺紋的放大倍率。JamesWatt早使用的U 型結構設計在后來成了千分尺的標準,如果沒有他千分尺的歷史就會在此中斷。
Whitworth爵士首先將千分尺商品化
然而,James Watt 和Mausdlay 的臺式千分尺在很大程度上是供他們自己使用的。直到19 世紀后葉市場上才有精密測量儀器出售。發明了“Whitworth 螺紋”的Joseph Whitworth爵士成為了的推動了千分尺商品化的帶頭人物。
千分尺使用注意事項
1。測量時,當千分尺螺釘靠近被測物體時,停止使用旋鈕,改用微調旋鈕,避免壓力過大,既能使測量結果準確,又能保護千分尺。
2。讀數時,注意固定刻度上的半毫米標記是否已露出。
3。閱讀時,在第千位有一個估計的閱讀次數,不能隨意丟棄。即使固定刻度的零點與移動刻度的某一刻度線完全對齊,也應在千分之一位置讀作“0”。
測微螺桿可前進或后退0.5mm,因此旋轉每個小分度,相當于測微螺桿前進或后退這0.5/50=0.01mm。可見,可動刻度每一小分度表示0.01mm,所以以螺旋測微器可準確到0.01mm0.01mm。由于還能再估讀一位,可讀到毫米的千分位,故又名千分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