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跑道”養魚不僅增加了養殖密度,更重要的是減少了養殖污染。在“跑道”的另一端,建了集污設備,可以把魚的糞便集中處理,做到養殖尾水零排放。“通過吸污泵抽掉淤積的廢棄物,再通過水質生態處理,做到養殖尾水循環利用,能夠減少水源污染。
在漁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過程中,優1秀科技戶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覷。且因為魚相對固定在一處,使得飼料只需集中投放,利用率提高20%左右,魚可以長得更快,可以比其他養殖戶更早捕撈上市,獲得更高的利潤。“很多技術都要依靠科技戶來轉化,因為他們不僅自己掌握技術,而且與農戶關系緊密,有利于技術在基層推廣。”區農經局水產站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組+試驗基地+漁技人員+科技戶+輻射帶動戶”的漁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快捷體系中,科技戶起到了關鍵支點作用。目前,秀洲區已經有9個漁業信息化全程監控試驗點,評定152名漁業科技戶,建立了4家漁業全程清潔化生產模式基地,建成了12條“養魚跑道”。
日前,《科學養魚》參加了在福建廈門召開的2016亞太水產養殖展覽會,美國大豆出口協會也在本次展會上設有展臺,走近他們的展臺引人注目的便是一個偌大的循環水流水養魚模型,走過展臺的人都會忍不住停下來駐足觀看,不停地問這問那,展商也是不厭其煩,一遍遍地介紹并解答參觀者的疑問。自2014年以來,它已擴展到江蘇,安徽和上海,并自2015年以來取得了快速發展。忙里偷閑,我們就工業化養魚中幾個比較關心的問題采訪了美國大豆出口協會淡水養殖技術經理周恩華先生(以下簡稱周)。
還有池塘自身的污染問題,我們現在國家各級研究所都在池塘水質上做文章,為什么?現在我們養魚有一個瓶頸:水質富營養化、魚病增多、生產力下降,其實這都跟水質有問題。那么,水質為什么有問題,我認為是飼料的高營養投入,魚只能消耗飼料的30%~35%,其他的都是作為廢棄物排到水體中了,如果用干物質來計算,一噸飼料它的干物質是900千克,一噸魚的干物質只有20%,也就是說200千克,即一噸飼料中900千克的干物質養了200千克干物質的魚,相當于700千克的干物質全部廢棄在水體中了,沉積在了水底變成厚厚的淤泥,過去正因為如此,一般池塘養了5年以后就要進行池塘修復了,如何修復?1簡單的辦法是排水、換水、吸污,大量使用微生態制劑改水,種植水生植物吸收營養鹽。現場壓力車間主任,車間主任按班長,班長按普通工人,大多數人只知道如何應對任務。一邊修復、再一邊投飼,沒完沒了。現在就簡單了,把魚圈養在一個小范圍內,污染源直接從水中移走再利用,既解決了水體底質污染,又獲得了有機肥,化廢為寶。現在讓我非常欣慰的是主管部門對此很重視,江蘇省也專門對此進行了立項。從行業需求的角度來講,我認為這是個巨大的商機。
每個流槽都有較大的初始規格。每個流槽都有較大的初始尺寸,如80g至150g(或更大),這樣池塘循環水產養殖系統可以實現1率和魚類負荷。推水系統:配置推水裝置,推動池塘水體微流動,使整個池塘水體形成微循環流動。這些較大的初始規格的放養魚可以在田間的小型流動池中生產,這些流動池旨在培育這些大型魚類。確保這些儲存在槽中的魚類具有相同的規格是一個重要的技術組成部分,可以保持農場的一致生產效率(飼料轉化效率)。同樣重要的是,收獲的魚類符合水產品加工廠生產魚片所需的標準規格,從而生產出更具市場價值的產品并將投入轉化為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