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編號,是根據國際標準ISO3297制定的連續出版物國際標準編碼,其目的是使世界上每一種不同題名、不同版本的連續出版物都有一個國際性的唯一代碼標識。
該編號是以ISSN為前綴,由8位數字組成。8位數字分為前后兩段各4位,中間用連接號相連。前7位是順序號,最后一位是校驗位。ISSN由設在法國巴黎的ISDS中心管理。1975年起建立世界性的連續出版物標準書目數據庫,目前已有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出版的65萬種期刊(包括已停刊的)等級入庫,稱為世界上最權威的期刊書目數據網絡系統。我國于1985年建立了ISSN中國分中心(設在北京圖書館),負責中國期刊ISSN號的分配與管理。目前已有近5000種中文期刊分配了ISSN號并進入了國際ISSN數據系統,ISSN通常都印在期的封面或版權頁上。
ISSN條形碼可以說是期刊雜志的身份證,當發行新的期刊雜志是,均瑤重新申請,與書籍碼一樣,為了與EAN-13商品條形碼做結合,國際ISSN總部也導入了13碼的ISSN條形碼,我們稱之為ISSN-13條形碼。
其轉換方式為977+ISSN前7碼+2位特別數位(順序變化位)+EAN檢查碼
期刊雜志商品標識為977
期刊的條碼由主碼(EAN13位碼)和2位附加碼組成,附加碼用于識別期刊的刊期和出版時間。如月刊每年每期的附加碼為01,02,....12.因此,期刊每年出幾期,應申請幾個條碼,期刊如無增刊和ISSN號變化等情況,條碼可以重復使用。即第一期的條碼,第一期仍可使用,不需要再申請新碼。
世界上所有期刊只要申請條碼,前3位數字均為977。2位特別數位(順序變化位)通常以“00”表示。它的用法有兩種,一種是用來表示同一刊物在價格上的變化,,另外一種是用于識別每周內日報的不同期號。
以上就是有關ISSN條碼的介紹,想要了解更多條碼碼制的知識,可以到條碼生成軟件查找相應的教程,條碼生成軟件可以制作各種碼制的條碼,有需求的用戶,可以下載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