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蓄水保土指以改變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蓋或增強土壤有機質抗蝕力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提高農業生產的技術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帶狀間作、溝壟耕作少耕、免耕等。 開展水土保持,就是要以小流域為單元,根據自然規律,在全方面規劃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合理安排工程、生物、蓄水保土三大水土保持措施,實施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至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從而達到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水土保持是一項適應自然、改造自然的戰略性措施,也是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的必要途徑;當然,這既是很高的要求,也是很艱巨的任務,既限于科技水平,也限于政經條件。水土保持工作不僅是人類對自然界水土流失原因和規律認識的概括和總結,也是人類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能力的體現。
在監督管理方面,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全方面落實,近10年來全國共審批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34萬個,生產建設單位投入水土保持資金4000多億元,減少水土流失量20多億噸,人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破壞土壤結構,降低植被質量,影響流域對徑流的調蓄能力,增加水多水少的矛盾。在生態修復方面,全國有1250個縣出臺了封山禁牧政策,累計實施封育保護面積72萬平方公里,使45萬平方公里生態得到初步修復。全國建成清潔小流域300多條,各地積極探索生態安全型、生態經濟型、生態環境型小流域建設,進一步豐富了小流域治理的內涵。
梯田的作用:坡地修成梯田,改變地形,縮短坡長,從而能有效地蓄水攔泥,控制水土流失。坡耕地修成梯田,改變了田面坡度,增加了土壤水分的入滲時間,從而提高了土壤涵蓄水分、養分的能力,改善了土壤物理化學性質,為作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水土保持應該是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保證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坡面修成梯田,由于田面坡度平緩、寬度勻整,故為機械化耕作創造了有利條件。坡面修成梯田后,可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單位面積糧食產量,從而促進退耕還林還牧,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有利于保護土地資源。坡面修成梯田,為溝壑治理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