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黏土泥料的制取步驟
黏土泥料的制取步驟,生產耐火制品的坯料(也稱泥料)是把各種原料的粉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在混練機中加入水或其它結合劑而得到的混合料,它具有磚壞成型所需的性質,如可塑性和結合性。壞料的制備過程包括配料、混合等工序。
1、顆粒組成
顆粒組成的含義包括顆粒的臨界尺寸、各粒級的百分含量等的確定
制成致密度高的坯料是耐火材料生產中的一個基本要求。理論計算和統計實驗表明,單一尺寸的顆粒組成的泥料不能獲得緊密堆積,只有高坯料內粗顆粒堆積形成的孔隙被較細顆粒所填充,后者形成的孔隙被更細的顆粒所填充時,才能達到坯料的緊密堆積。實際上,當有兩種組分時,粗細顆粒的數量比為7:3,當有三種組分時為7:1:2時比較合適。對一些異型制品,則要求成形性能良好,一般結合粘土加入量為25~30%。在可能條件下,應適當增大臨界顆粒尺寸,以使各組分顆粒尺寸相差大些。
在耐火材料生產中,通常多采取三種組分顆粒配合,即粗顆粒、中顆粒和細顆粒。但它們的粒徑范圍尚無統一標準,實際上它受原料的加熱性質和其它條件的影響也難于固定不變。有如下的粒徑范圍可作為參考:
細顆粒:0~0.2mm(或0.1mm);中顆粒:0.2(或0.1)~0.5mm;粗顆粒:0.5~4mm。
耐火黏土性質
耐火黏土無論是作為制品的骨料或是結合劑,都要有各種相應的物理性質,基本的耐火性、燒結性及可塑性和結合性。
耐火性是指在一定的高溫下抗熔化的性能。就耐火材料而言,其中所含Al2O3的熔點很高,因此具有相應的耐火性。耐火度的高低取決于Al2O3含量,一般Al2O3含量高的耐火度高,反之則低。它的形成和轉化與其所處的環境有密切關系,因此深入研究黏土礦物的組合與含量的變化、結構特點與轉化規律以及粒度分布等特征,可以推測其形成區和來源區的風化作用類型和氣候演變規律,有助于揭示全球性的環境演變規律。耐火性的高低直接影響制品在高溫下的抗壓強度及荷重軟化點等技術指標,是確定制品及其應用范圍的重要因素。
燒結性是指耐火黏土經過煅燒,能獲得一定的密度和強度的性能,是制品在工藝過程中用到的一個重要的熱工指標,用來確定原料的煅燒溫度和制品的燒成溫度。
可塑性和結合性是耐火粘土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任意形狀而不,當停止外力時仍能保持原型不變的性能,這一性能可以確定成型工藝和結合劑的配比,以制作各種耐火制品。
膨脹土和黏土有什么區別
膨脹土是種高塑性黏土,一般承載力較高,
具有吸水膨脹、失水收縮和反復脹縮變形、浸水承載力衰減、干縮裂隙發育等特性,性質極不穩定。常使建筑物產生不均勻的豎向或水平的脹縮變形,造成位移、開裂、傾斜甚至破壞,且往往成群出現,尤以低層平房嚴重,危害性很大,裂縫特征有外墻垂直裂縫,端部斜向裂縫和窗臺下水平裂縫,內、外山墻對稱或不對稱的倒八字形裂縫等;地坪則出現縱向長條和網格狀的裂縫。一般于建筑物完工后半年到五年出現。該類礦床主要分布在山東、內蒙古、河北、湖北、湖南、四川、廣東、吉林、黑龍江等,如山東王村、坊子,內蒙大青山、東勝、河北白馬山、古冶的耐火黏土礦。
煅燒粘土的表面改性煅燒粘土的表面改性煅燒粘土的表面改性,是根據應用的需要有目的地將其表面原有的物理及化學性質進行改變。表面改性機理:利表面化學的方法,將有機物分子中的官能團在粘土顆粒表面產生吸附作用或化學反應,對其顆粒表面進行包覆,使粘土的表面有機化。表面改性目的:1、要改變粘土粉體界面的性質,改善煅燒粘土與有機高分子材料的親合性;2、提高在有機高分子材料中的分散性,增強制品的多種性能,起到功能性的作用;3、增加煅燒粘土的填加量,提高產品檔次,降低制品的成本。這是因為黏土的黏度很至關重要,太粗了的情況下,干的太快,給耐火磚工程施工造成很多不必要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