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邁康時代(廈門)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高科技企業,專注于家庭醫生服務、母嬰保健、社區訪視、院前急救、車用應急箱包、基礎及呼吸健康等領域產品的研發,制造和銷售。
國家醫改辦等七部門日前印發《關于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要求2016年在200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優先覆蓋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人群,以及中老年慢性疾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到2017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到2020年,力爭將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形成長期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的全覆蓋。為了群眾的健康利益,醫院將認真落實新醫改各項工作,有擔當,有所為,打通服務群眾的后一公里。
邁康時代(廈門)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高科技企業,專注于家庭醫生服務、母嬰保健、社區訪視、院前急救、車用應急箱包、基礎及呼吸健康等領域產品的研發,制造和銷售。
近日,國際衛計委宣布,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國95%以上的城市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家庭醫生簽約超過5億人,人群覆蓋率超過35%,重點人群覆蓋率超過65%。這一數據引發了較大的爭議,中國的基層積貧積弱已久,何以有能力在短短幾年就能為超過5億人服務?中國基層醫生尤其是全科醫生長期短缺,服務的供給從何而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象主要為家庭醫生團隊所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區域內的常住人口,也可跨區域簽約,建立有序競爭機制。
從衛計委近日的回應來看,中國的家庭醫生和國外的家庭醫生并不是一個概念,更多的是承擔公衛的任務。“簽約居民能獲得包括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服務、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慢病患者健康管理、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健康管理、肺患者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等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同時,還提供包括常見病和多發病的健康咨詢、疾病診療、就醫路徑指導和轉診預約等服務,有的地區還可以提供包括家庭病床、家庭護理等個性化服務內容。”從衛計委對家庭醫生內涵的表述來看,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健康咨詢是主要的內容,具體的問診只是家庭醫生的一小部分。”等到孫阿姨恢復得差不多了,李大夫和蘇林林準備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但即使這樣,要完成這樣的服務所需的精力也是極為巨大的,這也意味著中國的家庭醫生有限的時間不是,而是為了完成對疾病的監控等公共衛生任務,在這樣的工作預設下,從形式上完成這樣的指標還是有可能的,但對用戶的健康是否起到實際的作用仍有待評估。
從供給來看,“現階段中國的家庭醫生主要包括基層衛生機構注冊全科醫生(含助理全科醫生和中醫類別全科醫生),以及具備能力的鄉鎮衛生院醫師和鄉村醫生等。”從這個定義來看,中國家庭醫生的供給是充足的,國外一個家庭醫生服務的上限是1500人,如果按照1:1500,只要33萬多醫生就能滿足。目前中國全科醫生的數量是20萬出頭,雖然數量依舊短缺,但村醫多達130萬,如果把村醫算成家庭醫生,中國家庭醫生的供給是足夠的。今年春天,在老人去世一周年的時候,陳女士捧著一束鮮花來到塔院社區衛生服務站,專門向醫生護士表示感謝。
不過,如果僅僅讓基層機構以公衛和健康咨詢作為主業,中國的基層機構未來提升的空間會比較小,這其實也與分級診療的大目標是背離的。承擔簽約服務的醫療機構應當依法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并配置與簽約服務相適應的人員及設施設備。中國基層醫生本身的能力和水平離用戶的需求就有著很大的差距,如果再讓他們以健康管理作為主業,他們的業務水平其實是很難獲得提升的,基層也無法真正強大到足夠吸納留在基層。雖然說現在的家庭醫生簽約是和團隊簽約,團隊成員中有護士和公衛醫師,但這畢竟牽涉到基層醫生的大量精力,他們業務培訓和自我提升的時間也被大大壓縮。
因此,從服務內容到服務供給再到服務目標,家庭醫生其實名不符實,也很難滿足分級診療的醫改目標。一是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確定1名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組成簽約團隊與每戶貧困家庭簽訂以契約式服務為特點的服務。因此,家庭醫生未來需要更多的是服務升級,而不僅是停留在建立健康檔案和提供簡單的健康管理和咨詢。但這牽涉到解決家庭醫生到底服務什么,怎么去服務這兩個問題。這是家庭醫生制度的大挑戰,也是當前政策困境所在。
邁康時代(廈門)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高科技企業,專注于家庭醫生服務、母嬰保健、社區訪視、院前急救、車用應急箱包、基礎及呼吸健康等領域產品的研發,制造和銷售。
“簽約之后,到底履約了沒有,這是關鍵所在。”周口市衛計委主任劉炯介紹,該市太昊路社區所開創的模式正是擊中了家庭醫生“簽而不約”這一痛點。
太昊路社區的家庭醫生和簽約居民的手機上,都有一款同樣的APP。通過這個平臺,居民可完成簽約、咨詢、遠程服務、購藥、查閱健康檔案等。
太昊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趙燦說,家庭醫生也可通過平臺掌握簽約居民的健康動態和檔案,為其提供疾病診治、用藥指導、飲食調攝、疾病預防等。
這個電子化簽約服務平臺正是太昊路社區“簽而不約”的一個“秘笈”。
在基層,社區居民多,社區醫生少、任務重,讓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容易流于形式。太昊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衛醫師羅得才說,過去紙質簽約,雙方各領一份協議,3個月打一次電話通知居民檢查,對方“高興就來,不高興就不來了”,醫生平時也要寫各種表格。
簽約服務電子化后,這一情況發生了轉變。羅得才說,現在居民與家庭醫生之間的溝通非常方便快捷,也節省了大量人力和時間。
太昊路社區李女士64歲的父親患有慢病,今年李女士為父親簽約了社區家庭醫生。“現在身體有什么情況都會先問家庭醫生,會了解一些知識,不會病急亂投醫了,也能通過手機預約,隨時可以過來。”李女士說。
“家庭醫生和居民之間的情感距離拉近了。”羅得才認為,雙方之間的有效互動,能讓家庭醫生比其他任何醫生都了解簽約居民的健康狀況。